科普看台丨低空经济:打开天空的无限可能

2025-03-17  来源:低空经济网
科普看台丨低空经济:打开天空的无限可能

编者按:无人机穿梭云端配送货物、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启城市“空中交通”……从商业物流到个人出行,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重塑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想象。本期科普看台,我们将围绕低空经济的内涵、低空飞行的特征及每个空域的应用场景一探究竟,去仰望天空,去触摸无限可能的未来生活。

专家顾问: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蔡银寅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深圳市气象减灾学会副会长 黎曦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高级工程师 韩大洋

“低空”何在?“经济”何为?

无人机“快递员”“外卖员”穿梭在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中;空中“交警”“电网巡检员”在线路巡查、事故处理、交通疏导等方面展现出日益明显优势;在一些地方,“空中巴士”、低空载人航线已常态化运行,低空特色飞行航线备受游客青睐……

当前,低空经济“乘风而起”,这种以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正迎来高速发展期。

作为发展低空经济和通航产业的基础,持续提升低空空域的开放度、利用率、管理水平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3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依据航空器飞行规则和性能要求、空域环境、空管服务内容等要素,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7类。

A类空域通常为标准气压高度6000米(含)至标准气压高度20000米(含);

B类空域划设在民用运输机场上空;

C类空域划设在建有塔台的通用航空机场上空,通常为半径5千米、跑道道面机场标高600米(含)的单环结构;

DE类空域是ABCG类空域以外的空域,可根据运行需求和安全要求选择划设,其中,标准气压高度20000米以上统一划设为D类空域;

G类空域通常为BC类空域以外真高300米以下空域(W类空域除外),以及平均海平面高度低于6000米、对军事飞行和民航公共运输飞行无影响的空域。其中,真高120米以下部分空域通常被划分为W类空域。

科普看台丨低空经济:打开天空的无限可能(图1)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首次明确提出我国G、W类非管制空域,又创新性地将真高120米以下的部分空域划设为供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W类空域,这为进一步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撑。

低空经济的高度范围对航空器类型有着显著的影响。结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业内普遍认为在低空空域内200米至450米高度主要以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为主;120米至300米高度的空域则主要是用于载客、载货、行业应用;0米至120米高度的空域内出现的则多为消费级无人机,主要用于航拍、跟拍等娱乐场景。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飞行运营两个产业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蔡银寅说。

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链主要由整机设计、飞控系统、动力系统、机载系统、新材料、元器件等构成。而低空飞行运营产业链主要包括客运、货运、行业应用等三大场景,其中客货运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有较大依赖,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

可以预期,随着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叶奕宏)

“低空+”的N种打开方式

“低空+旅游” 云端瞰山河解锁文旅新体验

热气球上俯瞰梯田光影、坐直升机穿越峡谷险峰,“低空+旅游”为游客提供欣赏风景的新视角。当前,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推出低空旅游项目,如2024年国庆假期首日,300余名游客通过低空飞行,饱览黄河壶口瀑布的壮美;北京市延庆区推出空中游览、高空跳伞、动力伞飞行、低空研学等多项体验项目;云南省腾冲市马站乡立足打造“中国热气球空飘小镇”,依托马站乡独特的火山自然生态风貌和文化资源,开发热气球低空旅游项目……

“低空+医疗” 争分夺秒的“空中生命线”

“低空+医疗”的模式已在多地、多场景中应用,涉及检验样本转运、血液运输、应急救援、药品配送等。20236月,江苏省苏州市入选首批全国医疗应急重点城市,通过无人机构建医疗应急救援“地面+空中”的立体化救援网络。目前,苏州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建有急救直升机停机坪5个。

中国移动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开通了江苏省首条5G-A医联体常态化医疗物资航线,连通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用无人机常态化提供医疗物资“速递”服务。两地地面通勤时间正常为26分钟,如遇高峰时段时间更长,而使用无人机仅需7分钟,便可完成两地医疗物资云端“闪送”。

“低空+农业” 科技翅膀托起“智慧农田”

无人机轻盈起飞,在空中灵活穿梭,无人机下方的喷头喷出细密的雾滴,飘飘洒洒地落在叶片、茎秆上。低空飞行器正成为现代农业的“空中管家”。

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简单等优点。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化肥,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结合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还可监测农田病虫害,做好作物生长周期管理等。

“低空+应急救援” 险境里的“空中先锋队”

在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低空飞行器能迅速抵达现场,执行搜救、物资投放等任务,是应急救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山区、水域等复杂地形中,无人机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优势尤为明显,能有效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此外,结合AI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低空飞行器还能在灾前预警、灾情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低空+”还涉足电力、石油天然气管道、林业资源的巡检等领域,甚至可以细化到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桥梁检测与维护、交通疏导与监控、宠物追踪与找回等。这片千米之下的空域,正在书写“万物皆可飞”的产业新篇。(刘倩)

空间天气:低空经济的“高空危机”

2024510日至13日,受太阳一系列爆发活动的冲击,地球出现了二十余年来最强的地磁暴,伴随这一过程,轨道大气密度、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同步轨道辐射环境等地球空间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对于低空慢速无人飞行器来说,在太阳风暴过后,随着卫星导航系统误差的增大,易造成飞行路径出现偏差、无法按照设定路线正常起飞等问题,甚至产生失去定位飞入错误区域坠毁的严重后果。

以此次空间天气事件为例,美国自动农机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偏离设定工作路线的情况大范围出现。据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仅对于玉米行业来说,每晚播种一天,玉米的产量便下降0.3%,这意味着每天的损失高达上亿美元。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空间天气事件的影响,很多卫星都会进入安全模式,临时关闭一些系统和设备,使得星地通信中断,这种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导航误差的问题。去年10月,原定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国庆烟花汇演上进行的无人机表演,因突然出现电离层闪烁而临时取消。按照要求,表演时数千架无人机同时升空,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各自完成机动动作,此时的定位误差需要在厘米级。而当电离层结构出现变化时,定位误差会被放大数倍甚至达到米级,易造成无人机之间的碰撞。

空间天气事件中,由于电离层密度、结构的波动变化,使得借助电离层反射完成信号传输的短波通信可用频段缩小,甚至无可用频段,对于航空交通安全管理、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飞行运营保障、低空物流救援等专业领域来说,没有稳定的通信环境,就无法保证航空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当前,气象部门可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分布在我国多地的电离层监测台站,快速准确地掌握电离层的变化情况,积累了大量数据和历史事件资料。更重要的是,可通过监测太阳活动,预判可能出现的爆发活动,从而提前预报包括电离层在内的空间环境变化。目前,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空间天气预报,可覆盖未来72小时电离层活动情况,同时具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电离层环境作出预报预警的能力。(韩大洋)

打个“飞的”回家有多爽?

997年,电影《第五元素》中,空中交通由悬浮汽车构成,车辆穿梭于摩天大楼之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伴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空中汽车”正从科幻场景走进现实——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化、不需要跑道的、可垂直起降的新型交通工具,正在用科技“魔法”重塑人类出行方式。

安全有保障——出门请放心

eVTOL的飞行高度通常在300米左右,相比传统直升机,它具有纯电驱动、噪声低、成本低、易维护、更安全等优点。

传统直升机头顶的巨型旋翼就像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eVTOL一般采用多旋翼、复合翼或倾转旋翼等设计,多个推进器的协同工作使eVTOL在飞行过程中,在遇到气流干扰等情况时,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姿态。如某款正在测试的六旋翼机型,即便两个电机同时罢工,剩余四个旋翼仍能完成平稳降落,这得益于分布式电驱系统——就像章鱼的触手各自独立又协同工作。即使是发动机失效,旋翼还是会在气流的带动下继续转动,通过旋翼自转降落,实现平安落地。

此外,目前研发的eVTOL通常配备智能飞行控制系统、传感器及内置降落伞系统,能实时监测飞行状态,自动调整飞行姿态、速度、高度等参数。

速度与激情——通勤实现“飞行自由”

2024227日,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完成首飞。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eVTOL“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顺利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小时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预计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后,按照票价,单价将降至每人每公里6元的水平。

目前,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等六座城市,是我国eVTOL首批试点城市。结合eVTOL具有快速起降、快速完成飞行状态转换的能力,可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用电池、电机、旋翼取代燃油箱、发动机、螺旋桨等,不仅简化了传统动力及复杂的机械结构,也使eVTOL的运行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根据现有厂商的规划,未来还可能出现“空中拼机”服务——就像网约车拼单,让通勤成本降到每人每公里2元。

想象一下,当夕阳把云层染成香槟色,你结束一天工作踏入返程的飞行舱,乘着eVTOL划出完美的三维折线安全到家。或许用不了多久,孩子们会指着天空问:“妈妈,为什么哈利波特要骑扫帚?他不知道有eVTOL吗?”(刘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