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丨浙江筑牢“安全底座”护航低空经济腾飞

2025-03-17  来源:低空经济网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丨浙江筑牢“安全底座”护航低空经济腾飞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通用航空等产业迅猛发展,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浙江抢抓机遇,在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台州等地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拓展物流配送、应急救援、文旅观光等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低空领域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浙江公安机关主动作为,紧扣现代警务新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无人机基础管理、防御反制、警务应用、政务服务工作体系,逐步形成“天地一张网、治理一盘棋”格局,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丨浙江筑牢“安全底座”护航低空经济腾飞(图1)

2月9日,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民警协同警用无人机进行巡逻。李跃 摄

——— 多元协同 ———

凝聚治理势能

以无人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产业智能化、实用化发展,对运行保障、安全管控等提出了新挑战。为破解低空安全管理职责交叉、法规滞后等痛点难题,浙江省公安厅持续开展低空公共安全研究,创新提出打造低空飞行“安全底座”的建设思路、总体构想和实现路径,按照全域感知、重点防御、分级管理的要求,坚持关口前移、体系建设、合成作战,构建高水平低空安全现代化管理体系。

浙江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副总队长解晓勇介绍,打造“安全底座”就是为了确保低空飞行安全和服务低空产业发展,围绕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多部门多技术协同融合,统筹组织管理、法律制度、技术保障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为此,浙江省公安厅专门牵头成立省低空公共安全保障组,明确15家省直单位职责任务,积极探索构建全省低空经济大安全格局;全省11个地级市公安机关全部成立无人机专业管理队伍,进一步细化在应用、服务等职能上的“颗粒度”;加强与民航、工信等部门沟通协作,围绕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做好无人机要素信息采集工作,支撑一线开展研判、预警、处置;牵头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指引等方面工作要求,切实提升管控水平,有力维护全省低空区域安全稳定。

浙江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成立无人机管控技术研究院后,吸纳高校、企业等参与,重点攻关低空通信、反制装备等关键技术,帮助基层派出所、一线民警进行实战化常态管理。同时,浙江公安全面落实“项目警官制”,指导全省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建立系统、硬件等安全技术防护和制度体系,在低空产业培训指导、政策直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促使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投资。

——— 提升战力 ———

坚持“空天地一体”

定位坐标,输入高度,点击“一键伴飞”……在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最新启用的滨江区空管中心里,10余架“沉睡”在自动无人机巢里的警用无人机,在接收到操控民警的巡航指令后“破巢”而出,朝着既定方位振翅飞去,在短短3分钟内高效完成对72.2平方公里辖区的巡防任务。

在无人机新技术新业态的加持下,一套地空响应、上下联动的立体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正在建立。1月18日,丽水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利用无人机“喊话”模式,仅用3分钟便处置了一起追尾事故。“无人机可以完成事故现场证据采集等工作,还可帮助交警提示现场驾驶人,助力实现快速处置,防止发生二次事故。”丽水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民警刘小鹏介绍。

在宁波,“飞天巡警”空中巡查奥体中心,搭建起“空中+地面”的全方位、多维度防控体系,确保大型活动平安有序;在台州,“空中骑兵”常态化参与海岸线巡逻、溺水救援等任务……在实践中,浙江公安全面推进警用无人机工作,不断深化拓展侦查打击、应急救援等常态应用场景,主动聚焦“低空+”物流、文旅、体育等低空经济体系,制定起降点选定、航线划定、警示牌设定、隔离区域圈定、空域范围界定等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低空飞行平稳有序、矩阵表演净空安全。

去年,全省警用无人机战队累计飞行16.2万架次、4.5万小时,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参加各类活动安保800余场次,协助处置交通事故240余起,参与搜索救援480次,已成为平安浙江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空中力量。

——— 攻坚破题 ———

构筑低空安全体系

“浙江公安以深化‘共富警务’建设为主要载体,在舟山、台州等地试点构建‘一网一平台、多手段防控、体系化保障’的低空安全体系,确保群众、企业‘既飞得便捷,又飞得安全’,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低空公共安全保障组组长、省公安厅副厅长魏明介绍。

目前,浙江公安正探索构建全域全息低空感知网,解决随时随地“看得见”的问题;打造全省统筹的安全监管平台,解决整体低空“管得住”的问题;完善立体多维防控手段,解决重点区域“控得牢”的问题;健全法治化便利化保障体系,解决群众企业“飞得起”的问题。

与此同时,浙江公安加强警企、警校合作交流,建立无人机技术应用实验室、无人机安全研究基地,打造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浙江省以安全为基,在低空航线、机场等方面推动履行无人机防御主体责任,落实专管部门和人员培训;组建应急、卫健等部门联动的低空应急体系,共建低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及专业队伍,提升低空应急处突能力;采用适飞区、警告区、禁飞区“三区”管控模式,分区实施动态掌握、预警预测、反制驱离等措施,确保低空经济有序发展。

浙江公安还将无人机专业纳入全省公安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以全省巡特警为专业力量、治安派出所为基础力量、“浙里安”义警队伍为社会力量的多层级管控队伍。作为低空安保专业队,浙江公安已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30余次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参与多个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且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杨青玖表示,要全力研究发挥公安职能作用,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融入”,通过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服务促进低空经济等现代产业的发展,让安全助力产业腾飞。

■点评:聚力新引擎 激发新动能

浙江警察学院副院长、教授 许 韬

当前,无人机已成为社会治安防控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空域利刃”,是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浙江公安积极探索无人机与警务实战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着力提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整体能力。

浙江公安主动创新警用无人机应用新理念,推动从被动应对到超前谋划、从单打独斗到统筹发展的转变,加强创新集成应用,拓展场景体系,高效赋能巡逻防控,精准助力侦查打击,有力支撑民生服务,建立健全警用无人机应用、保障等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同时,浙江公安在无人机管控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创新低空飞行“安全底座”理念,为全面筑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推进省级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低空安全治理模式从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准、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通过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低空安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开展无人机探测等低空安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低空安全治理理论研究,形成了低空安全理论研究高地;通过将警用无人机专业纳入全省公安人才培育体系,为高水平构建低空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关注我们